对于许多公司来说,过去访问移动网络的最佳方式是创建一个应用程序或公共账户,但现在有了另一个选择: 小程序。自2017年1月9日推出微信小程序以来,它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对象。很多人想知道: 小程序到底会不会取代app呢?
什么是小程序?
“小程序”是什么?按照微信官方的解释,小程序是一种可以无需进行安装工作即可开始使用的手机“应用”。用户信息不需要像往常一样下载App,只要在微信中“用完即走”。目前,各大企业公司都各自技术研发并推出了“小程序”,比如社会大众点评、京东、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等。似乎就是关于学习生活的衣食住行服务人员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小程序设计大多都是通过自己好友一起分享、二维码、搜索等方式以及体验活动获得,用过一次后就会不断出现在微信-发现-小程序里,以后有需要时直接打开学生使用。
小程序会取代app软件吗?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大的争议。笔者也试用了一段时间的“摩拜单车”小程序,不占用内存,操作简单。刚开始确实很吸引人,但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不难发现有些功能还是很难实现,最后我选择了通过app来完成。此外,相比app,小程序不能订阅、不能推送消息、不能分享朋友圈、没有分类排名,在用户体验、粘性、推广方式等方面都会受到很大限制。
用户对这个小程序满意吗?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对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和开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后,只有9.2%的开发者选择继续开发小程序,另有33.9%的人表示短期内不会考虑。此外,64.7%的微信小程序用户在体验过小程序后选择返回原手机app,只有11.5%的用户继续支持小程序。
综上所述,杭州app开发公司汇动信息也做过很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开发的案例。从产品的实用性上考虑,小程序以及目前的体验生活完全无法与app体验相提并论,对于低频使用的app,且用户只用一两个企业常用功能,可以充分考虑做小程序,而对于我们那些高频使用且需要更加复杂社会功能和业务发展逻辑的产品设计来说,app还是自己处于一种无法取代的地位。